搜索图书馆资源

2023自然指数榜单发布,揭示全球科研新格局(转载)

时间:2023-06-28点击数:

原文作者:Chris Woolston;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FMlgt2rGiuIDxiQk6M7w

中国登自然科学榜首,印度是另一个排名上升明显的国家,俄罗斯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排名不升反降。

最新的自然指数年度榜单(Nature Index Annual Tables)揭示了自然科学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随着中国的不断进步,西方国家正在失去优势。不过,在这一既定趋势背后,有证据显示出新兴国家的崛起以及俄乌冲突对于俄罗斯科研的可能影响。

扫码查看2023自然指数榜单更多内容

图片

国家、地区和机构按照它们2022年在自然指数精选的82本自然科学期刊中发表论文的贡献份额(Share)进行排序。份额作为自然指数的标志性指标,是根据数据库中特定地区的论文作者所属机构,来计算该机构的作者所占比例,以衡量对研究论文的贡献。调整后的份额(Adjusted Share)则是将自然指数在文章总数上的微小年际变化考虑在内,可进行年度对比。

中国在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化学、地球和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的调整后份额在2021年至2022年增长超过21%,首次以绝对优势超过美国(见动态平衡)。

图片

来源:Nature Index

 

英国牛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员Xin Xu说:中国一直努力提升在国际期刊上的发文率,尤其是在一些顶刊。她指出,中国在多学科期刊《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上的调整后份额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增长了26%,证明其策略的成功。

同期,美国在自然指数82本自然科学期刊的调整后份额下降了7%。英国和德国分别下降了约9%,这也是高质量论文来源地发生变化的另一个信号。Xu说:这些数据明确反映出全球科研格局的转变。

中国在机构层面的领先优势也很明显。在自然科学论文2022年贡献份额最高的20个机构中,有一半都在中国。这些中国机构在2021年至2022年的调整后份额都在增长,而所有非中国机构都在减少(见科研新星)。唯一一个逆此潮流的机构是英国剑桥大学,剑桥大学的调整后份额只下降了0.1%

图片

来源:Nature Index

 

中国的贡献份额仍落后于美国的一个学科类别是生物科学,这个类别之前在自然指数被称为生命科学。不过,中国的追赶速度很快,调整后份额自去年年度榜单发布以来上升了26%。其中,上海复旦大学的生物科学调整后份额在此期间增加了65%

印度在追赶

中国不是唯一有进步的国家。印度的调整后份额增加了5%,首次跻身全球前10。虽然是很明显的进步,但印度还没有完全发挥潜力,印度国家教育规划与管理研究所的科学政策研究员Eldho Mathews说,印度对研发(R&D)的投入只占GDP1%不到,比中国(2.4%)和美国(3.4%)差远了。

根据爱思维尔(ElsevierScopus数据库的数据,印度2019年超过德国成为了全球论文产出排名第4的国家,该排名统计的是每年科研论文产出的总量。但论文的数量并没有消除人们对质量的担忧。Mathews解释道,由于大学政策一直将升职和招聘与发文量挂钩,所以有大量论文发表并不奇怪,这也滋生了一大批付费就能发表的低质量掠夺性期刊。2019年印度大学的主要资助监管机构——大学资助委员会施行改革,鼓励学者向更高质量的期刊投稿,这一举措或许帮助提升了印度在自然指数中的排名,并缩小了它与其他国家的质量差距。

即使有了鼓励措施,印度1100多所大学在科学影响力上仍显示出不足,Mathews说,大部分优秀论文都来自政府科研院所,而不是大学。比如,Mathews说,印度的农业研究所一直很有声誉,而其他研究所在生物技术和气候变化缓解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说,机器学习这类人工智能(AI)领域也在稳步前进着。

澳洲困境

印度的贡献份额超过澳大利亚进入了全球前10,而澳大利亚2021年至2022年的份额下降了14%(见有输有赢)。对于澳洲这个面临多重挑战的国家来说,这不过是其科研减速的另一个标志。Walker指出,十多年来,联邦政府的研发资助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她说,新冠疫情还严重影响了澳洲大学的产量,这些大学一直依赖国际学生在学术思想和财政上的贡献。Walker说:突然之间,情况变得很棘手,何况我们本来就缺乏优势。

图片

来源:Nature Index

 

她说,一个深层问题是澳大利亚的科研系统欠缺效率、不够团结。她说:我们有200多种不同的资助形式,每种形式的要求和时间框架只是略微不同。”Walker希望2022年上任的总理阿尔巴尼斯能带领政府重振整个系统,因为这个国家在解决一些重大科研问题上仍然很有潜力,而且这不单单是为了澳大利亚,也是为了全世界。她解释道,根本上讲,澳大利亚需要重建声誉,成为国际合作项目的有力伙伴。如果不进行国际合作,就不要谈什么高质量科研了。

重新洗牌

最新的自然指数榜单可能还反映了全球科研和政治格局的其他趋势。俄罗斯的调整后份额下降了17%,是全球前20名中降幅最大的国家。牛津大学全球高等教育中心主任、高等教育研究员Simon Marginson说:这个数据无疑显示出俄罗斯科研和理智主义与全球知识网络的脱钩。他说,俄乌冲突和持续的战火迫使许多俄罗斯科学家放弃了国际合作。Marginson说:与欧美同事的合作本来在这个国家很受欢迎,但现在你可能会被当成国外间谍。

除了俄罗斯的调整后份额下降,乌克兰的调整后份额也下降了47%,但乌克兰的贡献份额分值与俄罗斯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还有一些趋势没有明显的解释。比如日本这个历史上一直以创新闻名的国家,其调整后份额下降了近10%Xu说,日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拥抱国际合作方面相对慢半拍,尤其是与中国科研人员相比。而且,日本科研人员仍然把大量论文发表在日本国内的期刊上,而这些期刊并未收录在自然指数中。

Xu还指出,新加坡的降幅达到了15%——这个相对较小、偏居一隅的国家在新冠疫情期间遇到了严峻挑战。她说:国际流动对新加坡这样的国家而言非常重要。相比之下,中国科研之所以能大放异彩,正是因为它的内部系统非常稳固,无需过多依赖外部的专业知识。

一些科研产出适中的国家在2022年的表现保持平稳。比如,南非和波兰都上升了3%,而芬兰的涨幅更高(4%)。韩国2021年至2022年的表现大体不变,调整后份额只下降了2%

Xu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在自然指数榜单的跃升趋势可能会减慢。她提到了 2020年开始的国家政策转向,以及新政策鼓励多在国内期刊上发表文章。如果纳入自然指数新的卫生科学类别的贡献份额——该数据无法进行年度同比——则中国整体上位于美国之后,排第二。

Xu预计,未来没有哪个国家能在发文量上独占鳌头或独立制定科研议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新的科研强国纷纷涌现,她说,将来的全球科研图景将十分多样化。